近期,受干旱天气影响,河池市多地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旱情,河池市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农机在抗旱保春耕中的关键作用,以机械为“先锋”、以科技为“引擎”,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农机应急抗旱服务队行动、充分借助智慧农业助力抗旱减灾等举措,全力保障农业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农业构建抗旱“数字防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在河池市的抗旱减灾工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部分地区的农田里,一系列先进的传感器如同农田的“智慧眼睛”,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等关键数据。农户和农业专家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掌握农田的实际情况。一旦土壤水分含量低于设定标准,智慧农业系统会立即自动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设程序启动灌溉设备,进行精准灌溉。而且,该系统还能结合气象预报信息,提前规划灌溉计划。若预计未来几天有降雨,系统会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应急抗旱服务队依靠无人机提高抗旱效率。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山区,借助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多光学传感器,能够快速、全面地巡查农田,及时发现受旱区域,为精准调配农机设备提供可靠依据,大大提高了抗旱效率,此外,智慧农业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帮助农户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种植时间,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例如,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推荐适合的耐旱作物品种;根据气象数据,指导农户选择最佳的播种和灌溉时机,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节水技术实现“滴水归田”
在宜州区石别镇定丰合作社的农田里,“深松整地 + 免耕播种 + 地膜覆盖 + 滴灌”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展现出强大优势。深松机作业后,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土壤蓄水能力大幅提升,犹如在地下构建起一个个“隐形水库”,能有效储存雨水与灌溉用水。免耕播种配合地膜覆盖,不仅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还提升了土壤温度,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营造了优良环境,而滴灌技术堪称精准“送水”的典范,它通过铺设在田间的管道与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均匀且缓慢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据定丰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利用水车运输开展滴灌作业,节水效果超乎想象。仅4吨水就能在短短30分钟内灌溉约两亩地,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幅度高达80%以上。这一技术用少量的水资源满足了农作物生长需求,极大程度保障了幼苗的茁壮成长,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灌溉模式,有力推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河池市的广泛应用。
应急抗旱服务队在金城江区河池镇河池社区开展抗旱保春耕服务。
目前,全市春耕投入抗旱机具1.25万台(套),累计抗旱浇地面积8.96万亩次,组织抗灾救灾工作队33个,投入抗灾救灾人员1.03万人次,切实筑牢了农业生产抵御旱灾的坚固防线。
作者 | 李亚飞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吴 军 蒋美凤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