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西多措并举推进变型拖拉机清理工作 筑牢农机安全防线
最新动态
广西多措并举推进变型拖拉机清理工作 筑牢农机安全防线
2025-05-123

自2024年底全区成功注销17.97万台变型拖拉机后,今年以来,广西农业农村、农机部门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为目标,持续推进变型拖拉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政策驱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创新服务模式及强化宣传动员,全区变型拖拉机报废拆解工作成效显著,为农业机械现代化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驱动:以“清零”目标强化责任落实

广西各地农业农村、农机部门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及自治区相关政策要求,将变型拖拉机“实体清零”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自治区要求各地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按照“见人、见车、见证”的原则,逐户对变型拖拉机进行精准排查,记录每一台拖拉机的使用状况、机主信息等,逐台追踪已注销车辆去向,建立详细台账。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宣传教育—排查引导—执法打击”全链条机制,推动“要我清零”向“我要清零”转变。


开展排查、建档


联合执法:多部门协同织密安全网

农业农村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紧密合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在春耕农忙时节和重点节假日,加大对乡村道路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已注销变型拖拉机、“外挂车”上路行驶以及改装拼装、违规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地区还开展了“清零行动”,多部门联手查处隐患车辆并监督强制拆解报废。仅2025年4月邕宁区一次行动即查扣多台违规车辆。灌阳县通过“强制报废+拆解处理”闭环管理,2025年3月集中报废变型拖拉机21台,并通过隐患排查与安全培训提升机手守法意识。此外,桂林市阳朔县创新“致机主一封信”模式,玉林市容县推行“上门回收”服务,形成“源头管控—执法保障—服务优化”三位一体治理体系。  


联合执法


开展集中处置


创新服务:政策红利激发农户参与动力

广西以“两新”政策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变型拖拉机报废更新的补贴力度,通过财政补贴、流程简化等措施提升农户报废积极性。截至2025年4月30日,全区累计共收回变型拖拉机牌证9000多台,报废变型拖拉机2075台,发放报废补贴资金1198.92万元。河池市东兰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构建“示范引领+合作社垫资”模式,合作社上门收机先行垫付部分补贴资金,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通过补贴政策,降低了机主报废变型拖拉机的成本,鼓励农户主动更换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型农业机械。南宁市宾阳县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资金周转通道”,缩短补贴发放周期,有效解决农户“等不起”难题。同时,各地广泛利用新媒体、宣传手册及专题讲座普及政策,2025年全区印发宣传资料20万份,培训机手3000人次,显著提升政策知晓率。


拆解工作


对变型拖拉机车主开展宣传引导


成效与展望: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通过持续攻坚,广西变型拖拉机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安全隐患大幅降低:全区已有10.6万台变型拖拉机实际不再使用。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回收工作,共收回牌证9000多台,并完成报废更新2000多台。


农机现代化加速:老旧农机淘汰带动产业升级,新型高效农机普及率提升,水稻、甘蔗等主粮作物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社会共识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形成“不雇用、不使用”报废车辆的自觉氛围。


下一步,广西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核查力度,加强对偏远地区的资源投入,确保清理整治工作不留死角。


未来,广西将深化跨部门协作机制,探索“智能化监管+长效化服务”模式,推动农机安全治理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作者 | 冯   彧 李志农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冯 彧   吴 军  吴鑫凤


往期回顾

“智慧农机”系列报道④ | 科技赋能 容县沙田柚产业焕发新活力

关于对广西2025年度第一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产品违规投档企业进行约谈告知的通知

“智慧农机”系列报道③ | 桂林市永福县首个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投入使用

“智慧农机”系列报道② | 河池市农机“智慧灌溉”抗旱保丰收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