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② |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最新动态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② |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2025-08-191

防城港市防城区心远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0月19日,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一直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经验。


2023年合作社通过实施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获得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已完成建设单季育秧能力2000亩以上的育秧中心、批次烘干能力64吨以上的谷物烘干中心、容量400吨以上的仓储中心和日加工能力20吨的大米加工中心,并购置有插秧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大米加工成套设备等共计21台机具,目前合作社已经完全具备水稻全链条机械化生产的能力,同时通过销售合作返利、带动帮扶就业、开展农机服务等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一)完善生产加工环节



合作社通过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建成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和大米加工中心,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水稻生产加工体系。同时,购置插秧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大米加工成套设备等机具,实现了从育秧、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仓储及大米加工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极大提升了生产加工的效率与质量,为合作社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2023年7月12日,合作社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市分公司达成合作,签订销售协议,成功将产品纳入邮储专款礼品范畴。凭借此次合作,合作社每季度稳定实现1万单的销售规模,每单产品重量2.5公斤,季度销售额达18万元,有效拓宽了销售路径,为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探索出一条借助大型企业渠道资源实现产品高效销售的可行路径。


(三)建立品牌促进发展



依托当地天然富硒土壤资源,凭借水稻全链条机械化生产的能力,打造“富硒大米”品牌。从选种育秧到加工包装全程严格把控,确保每一粒大米天然富硒、品质卓越,富含人体所需硒元素,以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的产品特质,为消费者呈上来自富硒沃土的安心好米。


(四)销售合作助力脱贫



合作社通过利润返利方式,引导那巴村利用本地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形成“合作社供货、贫困村销售、双向获利”的新型产销联动模式,增加那巴村村集体收入。


(五)开展社会化服务共享



依托水稻产业中心的机械化设备,合作社为周边居民提供按需付费的农机租赁、代秧代耕、飞防植保、代收代加工等服务,助力提升当地水稻产业的整体效能。合作社还搭建稻谷收购平台,向当地农户和种植大户收购稻谷,为他们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2023年心远合作社与东兴市济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承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内容包含13700亩水稻的耕、育、种、防、收、烘干、仓储、加工等农机作业。同时心远合作社还建立区域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总结形成一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可向周边农户、经济合作社等进行推广,实现设备、技术与服务资源的区域共享。


各环节机具展示


1、育秧环节机具

播种机

叠盘机

供盘机

上土上种机


▲左右滑动


2、烘干环节机具

烘干机

热风炉


▲左右滑动


3、仓储环节机具

谷物存储库

皮带输送机

通风机


▲左右滑动


4、大米加工环节机具

大米加工成套设备

真空包装机

检测设备


▲左右滑动


5、机械化示范基地机具

履带式拖拉机

六行乘坐式插秧机

植保无人机

联合收割机


▲左右滑动





往期“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系列报道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① | 创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 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作者 | 农  娟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黄  严   吴  军   吴鑫凤


往期回顾

加快推进甘蔗机械化生产工作座谈会在北海市银海区召开

“智慧农机”系列报道? | 国家双杂制种南繁基地:科技助力提速增效 水稻制种插秧忙

关于邀请参加2025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农业机械化专展的函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① | 创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 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