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好粮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核心,构建“生产+服务+流通”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出“产业中心+线上平台+村委服务站+社区生活馆”的农业服务新模式。公司通过实施玉林市玉州区好粮仓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建立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和大米加工中心。其中,育秧中心位于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现有土地20多亩;拥有智能化自动育秧生产线1条,育秧大棚2500㎡,单季服务能力达到10000亩;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和大米加工中心位于仁厚镇上罗村牛腩粉产业园区,厂房及办公场地3000㎡;烘干能力达到60吨/批次,仓储仓容达到400吨,大米加工能力达到60吨/天。
公司通过整合育插秧、飞防植保、烘干、仓储、加工等六大功能,形成“耕、种、管、收(烘)、购、销”六位一体服务,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覆盖率97%,亩均节本增收419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创新“粮行”运营机制,以存粮增值、线上积分兑换、线下“放心粮店”等举措破解农户储粮难、销售难问题,推动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该模式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数字化平台支撑和联农带农机制,为南方丘陵地区水稻产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建成占地23.45亩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集成六大核心功能。
(一)四大中心强基础
智能育秧中心: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备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单季满足10000亩稻田供秧,秧苗成活率达98%。
智能化育秧流水线
水肥一体化炼秧场地
规模化烘干中心:配备60吨/批次烘干设备,水分控制精度达±0.5%,较传统晾晒减少损耗5%,破解阴雨天霉变损失难题。
烘干塔房
智能仓储中心:仓容400吨,部署粮情监测系统,实现温湿度、虫害智能预警,储粮损耗率由8%降至2%以下,年周转粮食超200万斤。
储存仓
现代化加工中心:日加工60吨现代化生产线,打造“玉竹香”“玉富粮”“容山香丝”3个品牌,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
大米精选机和色选机
(二)全程托管降成本
推出“耕、种、管、收(烘)、购、销”全托管套餐,每亩节约人工成本290元,带动周边1.5万亩耕地复耕复种。
(一)弹性储销模式
农户可选择“即时结算”(高于市场价2%)或“存粮增值”(每月每斤涨0.01元,最长3个月),2024年收储粮食超200万斤。
(二)积分联动体系
土地托管农户按10000积分/亩兑换服务或商品,线上商城集成农资购买、农机预约等40项功能,订单响应时间<2小时。
开发“代购储粮卡”服务城镇居民,预存365元即可月领100斤生态鲜米,实现城乡供需精准对接。
(三)社区服务网络
已设立1个村委服务站、4个社区生活馆,提供低于市场价3%—5%的粮油兑换服务,覆盖5800名城镇居民。目前还有30多家社区生活馆在建设中,预计6月份可建成开业,可覆盖城镇居民5万多人。
(一)智慧服务平台
手机APP集成农机预约、农技咨询、产品溯源等功能,累计接收订单1.2万单,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其中,2024年下半年公司通过平台接单农业社会化服务超过10000亩;2025年仅早稻育秧服务平台接单超10000亩,实现第一季度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开门红。
建立生产大数据系统,通过测土配肥技术使化肥使用量减少15%,农药用量降低20%。
(二)三级服务网络
村级服务站(罗竹村)提供农资集采、技术指导等服务,成为农户“田间办事处”。4个社区生活馆布局城区,构建“田间到餐桌”15分钟服务圈,年配送生态大米50万斤。
(一)土地托管增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800元/亩/年保底收益+经营分红,带动罗竹村等3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
(二)全环节降本:社会化服务使亩均人工成本减少290元,通过集中采购农资降低投入成本15%。
(三)就业岗位创造:开发农机手、质检员等岗位100个,脱贫户占比超30%,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作者 | 农 娟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黄 严 吴 军 吴鑫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