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年审要开几十公里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耽误的农时全补回来了!”5月的北部湾畔,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农机手李大叔看着监理人员在合作社院内为收割机做年检,脸上乐开了花。这是北海市农机中心践行“服务多跑路,机手少跑腿”理念的生动写照,一场农机服务领域的便民革命正在珠城大地悄然展开。
“农机安全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年审工作不能让机手犯难。”北海市农机中心主任在专项工作会上的话掷地有声。针对传统年审中机手往返奔波、耽误农时的痛点,中心领导班子连续三周召开专题会议,最终敲定“流动服务+预约办理”的年审新模式,将全市划分为12个服务片区,配备26支由监理员、农机工程师组成的流动服务队,把年审大厅“搬”到了田间地头。
为确保服务质量,中心制定了《农机流动年审工作规范》,对检测项目、流程时限、服务标准作出明确规定。每支服务队配备便携式制动测试仪、发动机检测仪等专业设备,确保检测数据与固定站点同质同源。同时建立“谁检测、谁负责”的追溯机制,将机手满意度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从制度层面筑牢服务保障线。
北海市农机部门年检全民服务点
清晨六点,银海区农机流动服务车就驶进了福成镇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刚支起简易工作台,早已在等候的机手们便有序将拖拉机开到检测区。“先查制动系统,再看安全防护装置,有问题现场指导整改。”监理员小黄一边操作检测设备,一边向机手讲解注意事项,半小时内就完成了3台农机的年审手续。
这种“一站式”服务彻底改变了机手的年检体验。过去,合浦县石湾镇的机手要开车到20公里外的县城年审,往返耗时大半天,遇上排队可能要跑两三趟。现在流动服务队每月定期进村,机手提前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按约定时间到场,从检测到领证全程不超过1小时。针对年迈、残疾等特殊群体,服务队还提供“一对一”代办服务,由工作人员代为填写表格、上传资料,真正实现“零跑腿”。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农机,服务队不搞“一刀切”,工作人员会详细告知机手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专业的维修建议,待农机维修整改合格后,再次进行检测,确保每一台投入使用的农机都符合安全标准。
北海市拖拉机年检现场
截至今年7月,北海市农机流动服务队已深入87个行政村,完成1000多台农机的年审工作,机手平均办事时间缩短80%,现场办结率达96%。在近期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机手好评率达98.7%,较传统服务模式提升32个百分点。
服务效能的提升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动力。党江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算了一笔账:“去年全社23台农机年审,光误工费就损失近万元。今年流动队上门服务,半天全部办完,一点不耽误春耕。”据统计,推行新服务模式后,北海市农机年检率提高很快,从全区调度数据看,两项年检率从中游到全区前列,为粮食生产筑牢了安全屏障。
北海市农机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互联网+农机服务”平台,探索智能巡检等新技术应用,让数据多跑路、服务更精准。这场发生在田埂间的服务变革,正以点滴便民举措,汇聚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北海市农机部门贴心年检服务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北海市农机中心
作者 | 冯 彧 陈 博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冯 彧 吴 军 吴鑫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