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⑤ | 玉林市博白县北部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最新动态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⑤ | 玉林市博白县北部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2025-09-252

一、基本情况


玉林市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2月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庞文彬,注册资金300万元。2024年,合作社建成了博白县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配备96台(套)农机具,具体包括31台大型拖拉机、19台乘坐式插秧机、2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7台烘干机(日烘干能力达255吨),且全部机械均安装农用北斗终端监测仪,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博白县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通过贯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链条,构建起集“耕、种、管、收、烘、储”为一体的完整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合作社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之间的合作共赢与良性发展,2024年,其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达75700余亩,其中机耕服务面积为21000亩,服务范围覆盖博白镇、亚山镇、旺茂镇、沙河镇等多个乡镇;机收面积达54700亩,服务区域远至海南三亚、广东湛江、湖南岳阳、湖北荆州等地,稻谷烘干量达12000吨,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屡获殊荣:2012年被评为全区30强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获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荣获“全区十佳农机应急救灾保障服务组织”称号。社员庞广才在2023年广西农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全区第一名;2024年,庞广才代表广西参加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技能竞赛并荣获三等奖,同年被授予“广西技术能手”和“八桂农匠”称号。合作社理事长庞文彬入选2024年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二、经验做法


(一)适度规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通过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以及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旨在实现农民与合作社双赢的合作模式,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合作社农业生产全托管服务面积达9000亩,覆盖6个镇;半托管服务面积达5000余亩,服务农户近1300户。2024年,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50余万元。


(二)依托示范项目,促进水稻生产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合作社实施了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扩建工厂化育秧中心1个,建成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和加工中心各1个,实现单季育插秧能力达3000亩,烘干能力达255吨/批,仓容达400吨,大米加工能力20吨/天,相应配套建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区域突破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烘干瓶颈,实现水稻耕、种、管、收、烘干到大米加工全链条覆盖,有效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参与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助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科技兴农,科普惠农。近年来利用农机技术培训中心共计开展各类农机技能培训45次,培训人员累计达1600余人次。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普通农民、农机手和水稻种植大户提供市场供需信息,并及时向农户反馈作业情况。通过农机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机培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各环节机具图片


图片1.png
图片2.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育秧现场



图片3.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耕(整地) 现场


图片4.png
图片5.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插秧现场



图片6.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无人机植保现场



图片7.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收割现场 


图片8.png
图片9.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械化烘干现场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博白县蓝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现场和仓储


三、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凭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耗,提升产品附加值,保障稻谷品质稳定。同时,通过优化流通环节,减少中间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借助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劳动,大幅节约人工成本,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为合作社与农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经专业调查与对比分析,相较于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下,每亩水稻可减少人工及生产资料投入近200元,同时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实现每亩增收约150元。2024年,合作社直接与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及水稻种植大户增收总额达250余万元。


(二)社会效益。创新应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农业发展难题,切实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吸引并带动大量周边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此外,合作社多次承办全区及全市性农机技术推广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技术讲解等方式,加速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


(三)生态效益。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不断优化农机能源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料综合利用途径,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推动全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20年起,合作社累计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达13.5吨,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往期“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系列报道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④ | 玉林市兴业县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③ | 玉州区好粮仓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② |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① | 创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 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作者 | 农  娟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黄  严   吴  军   蒋美凤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关于公开遴选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农机作业监测终端的通知

关于开展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作业机具性能检验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5年度第三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产品形式审核的通知

自治区农机中心赴黑龙江省开展招商招展工作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