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
全力助推糖料蔗机械化收获
崇左市农机中心
在推进糖料蔗机械化收获的进程中,崇左市坚持以宣传引领为先导,积极构建行政、专业、媒体、基层四条主线的宣传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政策宣传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形成了“政府推动、媒体联动、专家带动、群众主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提升崇左市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主要做法如下:
一、依托行政体系,
确保宣传传导的“精准性”
充分发挥党政系统组织严密、运转高效的优势,确保政策信息传达精准、落实有力。
(一)会议动员,统一思想。率先召开市、县两级农机部门专题会议及利用每周理论集中学习会议,在各级领导层面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使各级干部成为机械化收获政策的“明白人”和“宣传员”,确保政策传导权威、规范、一致。
(二)政务渠道,内部先行。依托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政务公开平台等“政府口”线路,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工作简报和技术方案,让机关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形成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群众的传导机制。
(三)靠前宣传,基层担当。发挥驻村工作队“宣传尖兵”作用,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会议、屯级微信群等渠道,与蔗农面对面“算效益账”“说家常话”,对比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的成本和收益,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解政策红利,针对性极强地做通个体农户的思想工作,有效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累计开展入户宣传超1.1万户。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系统,在早晚时段循环播报机械化收获的补贴政策、农机调度信息、天气农情等信息,实现宣传在乡村地区的常态化、全覆盖。
二、下沉专业力量,
增强宣传指导的“实效性”
改变传统“广播式”宣传方式,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一线,实现“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
(一)工作组“结对”宣传。市农机中心成立5个指导工作组,分片对接7个县(市、区),主动下沉至县乡,变“被动解答”为“主动宣讲”,与当地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结合当地实际提供个性化政策解读和机收规划辅导。
(二)技术员“地头”宣传。工作组成员和县乡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召开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20次。让农户亲眼看到机械收获的效率,亲耳听到机手的操作体验,现场解答关于损失率、含杂率、收购标准等具体顾虑,用最直观的方式消除疑虑,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在江州区的演示现场,蔗农目睹广西科创公司自主研发的甘蔗整杆智能联合收割机能够实现砍收、剥叶、切稍、归集、运载一体化,一台机子一天的收获量相当于25—40个人日砍收量,直观的感受让蔗农对机械化收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整合媒体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的“广泛性”
整合市县融媒体中心资源,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实现多形式、广覆盖、深渗透的宣传效果。
(一)主流媒体造声势。在崇左电视台、左江日报等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题栏目,持续报道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机械化收获推进动态、先进机具介绍等,发布权威信息,营造强大舆论声势。
(二)新媒体促互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制作发布一系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图文报道、政策图解、示范短视频、直播活动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机械化收获效益,开展在线答疑,实现了宣传的精准投送和高效互动。
(三)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挖掘和宣传在推广应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涌现出的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宣传各类典型案例5个,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编辑 | 李志农 孔悦然
审核 | 吴 军 柳景舒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