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⑦ | 贺州市八步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最新动态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⑦ | 贺州市八步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2025-10-152

一、基本情况


贺州市中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坐落于贺州市八步区莲桂商贸产业园,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贺州市中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关联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6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14人),加上占比超过60%的本科、专科及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队伍。2024年,公司通过实施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系统性地发展育秧、烘干、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配备了全自动叠盘育秧生产线、自动烘干系统、标准化存储(吊)仓、大米加工流水设备等先进设备。公司目前已实现从“一粒种”到“一粒米”的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通过模式整合和资源优化,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链闭环,成效可圈可点。


图片13.jpg八步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


二、经验做法


(一)推行机械化育秧插秧,破解“种田难”难题


1.适时推出工厂化育秧:公司成立初期就及时建设智能育秧中心,采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温湿度智能调控等技术,实现秧苗标准化生产,培育出来的秧苗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出苗率高达95%以上。 


图片14.jpg

采用高性能育苗播种机进行水稻播种育秧


2.提供“育秧+插秧”一体化服务:利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实现秧苗标准化培育;配备高速插秧机开展机插秧服务,做到直线来回进行,合理密植,保持秧苗深浅一致,基本无深秧、无漂秧,有效解决农户育秧技术弱、插秧效率低等难题, 且插秧效率较人工提高5倍以上,服务覆盖周边20多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 


图片15.jpg

采用无纺布育秧技术加机械化滴灌技术培育秧苗


3.尝试订单式服务: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农户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公众号、手机APP等下单,公司按需提供代育秧、代插秧服务,每亩插秧成本降低50元以上,且效率大大提高。比如2023年该公司为广西龙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3600多亩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秧苗成活率达98%,帮助该公司节省人工成本18万余元。  


(二)提供高效植保服务,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1.实施无人机飞防:及时组织专业飞防队,配置大疆牌无人机,结合遥感监测数据,实现病虫害精准识别与变量施药,农药用量减少20%。


2.提供全程托管模式:针对当地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推出“植保套餐”,涵盖病虫害预警、药剂配比、飞防作业等环节,年服务面积上万亩。  


3.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生物农药与物理防治结合,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升稻米品质。



2025年初公司

更新一批乘坐式

高速插秧机




开展无人机高效

植保服务




(三)智能化谷物烘干,保障粮食安全


公司适时跟进区域烘干中心建设,实施项目当年,就赶在早稻收割前购进3台塔式烘干机,批次处理能力达150吨,采用低温循环烘干工艺,稻谷破损率低于0.5%,较传统晾晒减损3%。且有效解决阴雨天气导致的粮食霉变问题。凭借烘干中心、仓储中心的建设,推出烘干+仓储服务模式,农业生产企业、农户可预约烘干时段,烘干后直接对接粮食企业或存入公司备用粮库,减少中间环节损耗。烘干过程采用低温循环烘干工艺与数据化管理,实时监测水分、温度,确保稻谷品质达标,烘干成本较传统晾晒降低55元/吨。


烘干中心

仓储中心

加工中心


▲左右滑动


三、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


公司积极开展机械化耕作、育插秧、植保、烘干等全链条机械化服务,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累计服务农户3100余户,覆盖面积5万多亩,帮助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33元。机械育插秧较传统人工育插秧,节约人工、种子、肥料和水稻增产的显著效果,每亩节约成本50元、增产增收128元,亩节本增效178元。谷物烘干机械化的功效是传统人工晾晒的1.58倍(每烘干1吨湿稻谷,机烘干用1.9个工日,人工晒需3个工日),节省成本率36.67%(机烘干成本0.19元/kg,人工晒成本0.30元/kg),节省成本55元/亩。既节省晒场、节省人工、节省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形成规模化作业,公司的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公司年创收益年2200多万元,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坚持一边搞项目建设一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完成代育秧3300亩、机插秧2400亩、无人机高效植保2200亩、谷物烘干3100吨,累计服务农户1100余户,帮助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10多元,培训农民246人次,解决农民就业1600多人次。


公司建成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后,打通“育秧—种植—管护—收获—产后处理”全环节,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痛点,有效突破当地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烘干瓶颈,补齐当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弱项短板。公司通过项目建设,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更加完备,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推动当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从65%提升至85%;带动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质量提高,有力地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及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难题,助力粮食产能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生态效益 


依托无人机植保技术,构建“智能调度+精准飞防”平台,效率提升20倍,农药用量减少30%,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滥用,每亩碳排放降低15%,为建设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品牌建设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公司将深化模式创新,推动项目从“试点示范”向“全域辐射”升级,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助力贺州打造广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往期“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系列报道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⑥ | 钦州市浦北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⑤ | 玉林市博白县北部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④ | 玉林市兴业县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③ | 玉州区好粮仓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案例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图文 | 黄云艳  周琳梅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黄  严   吴  军   邓  达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糖料蔗机收三年攻坚 | 全区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工作交流材料④

糖料蔗机收三年攻坚 | 全区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工作交流材料③

关于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农机作业监测终端形式审核情况的公示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生产机械化典型案例① | 机械化引领 打造罗汉果加工行业标杆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