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崇左市江州区机械化措施促进糖料蔗单产提升典型案例 | 泛糖公司“五化”集成 助推糖料蔗单产提升
最新动态
崇左市江州区机械化措施促进糖料蔗单产提升典型案例 | 泛糖公司“五化”集成 助推糖料蔗单产提升
2025-11-143






摘要:广西泛糖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广西泛糖高效机收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200亩)集成应用1.6米宽窄行种植、健康脱毒种苗、水肥药智能滴灌、全程机械化作业及数字化管理五大核心技术,配套大马力拖拉机及精准农具,实现甘蔗生产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该模式单产达6.01吨/亩,较传统种植增产1吨以上,亩均节本增效超500元(节约农资及人工成本350元/亩)。该技术成功推广至江州区9000余亩,为崇左乃至广西蔗区提供可复制的“自营+合伙人”经营与“五化”(机械化、良种化、水肥一体化、规模化、数字化)集成方案,有效破解“无人种蔗、效益低下”产业困局,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一、
 基本情况

(一)主推技术及应用情况


主推技术为“五化”集成甘蔗种植模式,基地核心采用1.6米宽窄行(1.2米+0.4米)种植模式,深度融合五大关键技术,适配中大型农机高效作业,2024/2025榨季平均亩产突破6.01吨。一是良种奠基,规模化种植高产稳产且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桂糖44号、桂糖55号、桂糖76号等健康脱毒种苗。二是机械化贯穿,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闭环。三是智能水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现精准调控。四是高效植保,依托农用无人机与高架机械实施飞防与精准喷药。五是数字管控,建立基地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网格化监控与决策支持。


图片1.png

基地全景图


(二)技术要点


1.蔗地宜机化改造。系统实施降坡填沟、地块合并(小并大)、障碍物(石块、树根)清除、土地精细平整及田间道路优化,显著延长机械作业线路,减少折返,奠定高效作业基础。

图片2.png


平地作业

图片3.png


捡石作业


2.水肥一体化精准化管理。一是集约阀门。创新采用集中式无线阀门组,减少占地与农机干扰,支持远程一键启停。二是耐用管网。选用耐压软管与预制螺纹接口,抗农机碾压,有效解决渗漏,保障水肥药均匀度。三是智能决策。联动崇左气象数据,部署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设定阈值动态预警(手机App/PC端),自动生成精准灌溉方案(时间、水量)。年实施水肥10—11次,实现精准自动化管理,告别“靠天吃饭”粗放模式。


图片4.png


基地一角

图片5.png

水肥一体化泵房


3.全程标准化机械化作业体系。通过制定标准化宜机化作业规范,并以招标形式引入优质农机服务商,实现了从备耕、种植、除草培土到砍收的全环节机械化作业闭环。此举显著提升了机械化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图片6.png

深犁作业

图片7.jpg

耙地作业

图片8.png

机械导航种植

图片9.png

机械盖膜铺管

图片10.png

封闭除草

图片11.png

旋耕除草

图片12.png

中耕后封闭除草

图片13.png

机械化收获作业

4.田间管理数字化。构建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田间智能设备铺设、多光谱无人机和AI算法应用,实现网格化全流程管控、农事日志记录与智能决策支持,严格监控各环节作业质量与实施量,即时分析评估,为增产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三)适宜区域


该模式已在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濑湍镇成功复制推广,覆盖560余户,面积超9000亩。其核心经验表明,该模式适用于土地坡度≤15°,且集中连片50亩以上地块,具备在广西来宾、南宁、百色等具备规模化、机械化基础条件的蔗区推广应用。


(四)主力机型应用情况


微信图片_20251114160312_308_347.png


二、
 实施成效

(一)增产效益突出


1.单产提升显著。基地实现4年甘蔗平均亩产稳定达6吨以上,比传统种植管理模式3年平均亩产多1吨以上。


2.综合效益凸显。扣除地租(1000元/亩)后,亩均综合效益仍超500元,规模化效益显著。


3.促进多方共赢。保障糖企原料稳定供应,为农户提供稳定地租(1000元/亩/年)及务工收入(年近2700人次),规模化降低采购与服务成本,实现糖企、种植户、农户、服务队、供应商共赢。


(二)节本增效显著


基地应用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及蔗叶还田技术,亩均减少肥料、农药投入150元以上,有效节约农资。通过宜机化改造与全程机械化大幅降低用工需求,亩均节约人工成本200元以上。


经测算,仅通过实现农资与人工两项降本,基地年节本增收超100万元。


(三)社会生态效益


1.稳定产业根基。计划至2027年拓展“数字农场”至2万亩(含1万亩良繁基地,供种10万亩),带动社会化农服5万亩,年供蔗30万吨,保障糖厂原料,创造大量本地就业岗位。


2.“一地生三金”促增收。农户流转土地获租金(1000元/亩/年),流转后参与种植或就近务工挣薪金(年务工人次近2700),创新“甘蔗+西瓜”套种模式,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创收益金,拓宽了联农带农路径,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农民多元增收。


3.构建生态友好。水肥药精准施用减少面源污染,蔗叶还田提升地力,符合绿色农业方向。



三、
 经验做法

(一)创新组织机制,凝聚合力


成立专项项目建设指导与实施小组,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与资源整合。构建研企协同机制,联合崇左市江州区农机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共建“智慧糖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人才交流,攻关产业数字化难题,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


(二)推广方式灵活,模式可复制


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打造数字甘蔗农场标杆,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以标杆效应驱动行业升级,为崇左市乃至广西糖料蔗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机械化样板,辐射带动崇左、来宾、南宁等蔗区技术升级。成功实践并推广“自营+合伙人”“村屯共建+糖厂合作”经营模式,提供解决“无人种蔗、种蔗不赚钱”的系统方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核心模式。


(三)强化培训指导,培育新农人


1.科技小院下沉。联合广西科协、崇左糖业发展局等多部门专家资源,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与交流,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深入基层,推动新技术推广以及甘蔗产业链延伸。


2.乡土人才孵化。组织开展甘蔗种植现场交流会,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等方面教学,培养高素质、强创新的“土专家”36名,当地农技人才200人。


3.校企联动研学。设立“田间学校”“科普基地”等研学基地,吸引高校开展实践,构建“多学科交叉、多院校联合、多主体融合”的模式,完善课题研究,促进产学结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四)政策精准扶持,环境优化


自治区、崇左市及江州区各级政府强力支持,将其纳入优势产业集群及高标准农田项目。市、区农机中心多次组织研讨,深度参与指导方案制定与项目实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五)破解推广难题,务实高效


1.集成“五化”破瓶颈。融合“规模化、机械化、良种化、水肥一体化、数字化”,依托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系统性解决甘蔗种植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弱、管理粗放、智能化缺失、数据孤岛等痛点。


2.数字赋能显实效。依托泛糖科技在智能农机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数字化种植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平台优势,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耕、种、管、灌、收全环节质量监督与效果评估,支撑增产决策。


3.模式创新引活水。首创“自营+合伙人”模式,依托“泛糖社会化农服平台”,吸引社会能人(机械+经验)参与,有效整合社会机械与经验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与合理分配,激发社会潜能,破解“谁来种蔗”难题,保障甘蔗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




来源 | 自治区农机中心

作者 | 黄云艳

编辑 | 孔悦然

审核 | 黄  严   吴  军   吴鑫凤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智慧农机”系列报道? | 北海市“滴滴农机”应用操作培训班开班 数字化赋能智慧农业生产

广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成果展⑧ | 崇左市宁明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

关于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农机作业监测终端公开遴选结果的公告

糖料蔗机收三年攻坚 | 甘蔗机收安全操作系列视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